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

神於天,聖於地

近來,在生活中發生了許多風風雨雨,深深覺得熱忱與天真其實只有一線之隔。

一直以來,我從未放棄自己的價值,從未放棄自己的信念,從未放棄自己的理想,試圖已自己的待人接物風格走出一條路。

但,真的好難,真的好累。



『我本將心向明月,奈何明月照溝渠』 -《清詩紀事》

對朋友好,朋友不見得會領情;做事認真,高層不見得會理解。一切的一切,似乎都是肇因於過於熱心,幾近天真的態度。也讓我重新思考,是不是要繼續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。


忽然間,我想起了《于丹論語心得》中的一段話:


中國人的人格理想,稱之為神於天,聖於地一個好的人格應該是有一種理想主義的天空,讓你可以有飛翔的翅膀,不妥協於世界上很多的規則與障礙。但另一方面,要有腳踏實地的能力,要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。

只有理想而沒有土地的人,那是夢想主義者而不是理想主義者。如果只有土地而沒有天空的人,那是務實主義者而不是現實主義者。


其實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。





於是乎,一切都了然于胸。無論是熱忱或天真,都代表著自己的理想,也就是自身的所認定的價值觀,現實的挫折,考驗著自己的信念是否夠堅定,是否真正適合自己的心,倘若適合,那麼一個人的天就不會崩塌,只會更加的湛藍晴朗。

而當態度確認後,就是考驗方法的時刻,找出最適合承載理想的工具,是每個人的責任,也是窮盡一生在追求的答案,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就如同天空隨時隨地都在變化,大地無時不刻都在變動一般,在重重考驗中修正自己的態度與方法,是生命的最大課題。




最後,承接上篇文章,以證嚴法師的《十在心路》與大家共勉之。


在苦難中長養慈悲

在變數中考驗智慧

在艱難中激發韌力

在繁瑣中學習耐性

在複雜中欣賞優點

在理想中追求進步

在人我中相互感恩

在社會中祥和無爭

在大地中長期養息

在天下中消弭災難

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

證嚴哲學

今日清晨,於踏入超商之際,恰好見得報紙頭版上印著證嚴上人的肖像,走近一看,原來是因其入選為今年TIME雜誌年度百大風雲人物,故而成為了所有報紙的封面人物。
證嚴上人之所以能夠獲得今日之讚譽,絕對不僅僅是因為其創辦了慈濟基金會,馳援各國災難,然而媒體與報紙卻都見樹不見林,忽略了隱藏於背後的核心價值。
 
「泰山不辭土壤,所以成其高;海不擇其細流,所以成其大」,正是因為有寬闊的胸襟,以及柔軟的身段,去接納反對者的批評與質疑,才能四十多年如一日走下去,創見了偌大的一個組織。而內蘊的智慧則讓她在執行慈善救助時能有更高的效益,並且帶領信徒走出迷惘,也許這就是其個人魅力的來源。
 
在網路新聞間,我看見了證嚴上人所說的一句話:『台灣無以為寶,應以愛為寶』,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台彎甚至全世界的亂象,其實都是肇因於缺乏大愛,或者說是缺乏寬容。推動大愛於每個人的心中,聽起來是一件非常難以做到的事情,但她身體力行地推廣到千萬慈濟會員的心中,也許在他心中,沒有難不難,只有做與不做,就如同要在20多年前於花蓮創辦醫院,大家都覺得不可能,但最終仍舊做到了,也許這就是無畏的心,堅忍的毅力完美的透過一位宗教家展現於世上。

 
最後,以下面兩句靜思語與大家共勉之。

『信心、毅力、勇氣三者具備,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。』

『歡喜做,甘願受。』